近日,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的一則官方通告為連續舉辦了近70年的法蘭克福車展畫上了一個不算圓滿的句號——“感謝法蘭克福長期以來值得信賴的良好關系,但經過對所有標準的權衡,2021年起,國際汽車博覽會將不再于法蘭克福舉辦”。德國下一屆于國際汽車博覽會的舉辦地將在柏林、慕尼黑、漢堡三座城市之間產生。
對于法蘭克福車展而言,其是全球歷史最為悠久的車展,前身是1897年位于柏林舉辦的小規模車展,隨著規模的越來越大,它擁有了更高級的名字,并一直延續至今——Internationale Automobile Ausstellung(國際汽車博覽會,簡稱IAA)。
1951年,IAA遷址法蘭克福,而首次舉辦便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收獲超過60萬的觀眾。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IAA一次次壯大,引來全球各地車企參展,并持續引領國際車展,被稱為世界汽車工業的奧運會。
法蘭克福是德國第五大城市,但其交通樞紐卻是德國境內規模最大的,對于展會期間從全球各地前來的車企、媒體、觀眾而言都是非常便利的,面對有力的先天優勢,IAA似乎永遠不會衰敗。(本文內容版權歸屬聚展所有,未經同意,禁止轉發)
值得一提的是,談及IAA,外界似乎已經忘記IAA的真正含義,都將其理解為法蘭克福車展,而忽略了這是國際汽車博覽會縮寫。在汽勢Auto-First看來,對于法蘭克福車展而言,用國際汽車博覽會在法蘭克福舉辦形容再合適不過了,而倘若如此理解,那么IAA未嘗不可換址?
對于法蘭克福車展的前半生而言,它是輝煌的,是舉世矚目的,而正是如此,不少自主品牌紛紛以參展法蘭克福車展為榮。但近年來,法蘭克福車展的卻已經是江河日下,其影響力也大不如前。
例如2019法蘭克福車展,這場名曰國際汽車博覽會的汽車盛會,日系品牌日產、馬自達、三菱、鈴木、斯巴魯、豐田相繼表示不會參展,而歐洲本土品牌雷諾、標志、雪鐵龍、DS、沃爾沃、勞斯萊斯、阿斯頓馬丁等也先后棄展。據不完全統計,2019法蘭克福車展累計推出的汽車品牌超過20個,占全球汽車產量的三分之二。
此外,展館外的抗議也大大影響了IAA的形象,而所謂的合同到期則成了最后的催化劑,如何才能解救逐步走低的IAA,換址看似已然是迫在眉睫,但換址難道不是“換湯不換藥”嗎?
事實上,對于當下的全球五大國際車展而言,影響力逐漸下降的絕非僅僅是法蘭克福車展,無論是日內瓦車展、巴黎車展、東京車展還是底特律車展,早已經轉化成“自己玩自己的”,數十個車企的缺席情況幾乎已成常態。
在汽勢Auto-First看來,參展成本過高是首要因素,對于很多車企而言,在大型車展上贏得的傳播效果是遠低于預期的。其次,面對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看車早已不需要完全依靠現場展示,甚至對于主流購車群體而言,網絡才是更好選擇。
汽勢Auto-First注意到,在全球五大國際車展相繼走低的局勢下,CES展卻成了眾車企新的聚集地。CES的全稱是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如果放在十余年前,汽車和CES似乎并不會有太多交集,但如今新能源車作為各大車企的新方向,汽車又何嘗不是消費類電子產品?
可以說,CES已經對車展造成影響,甚至接下來還將繼續擴大,但CES畢竟是僅僅是新能源車的新戰場,傳統燃油車呢?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全球五大國際車展的影響力越來越小,但國內的四大車展的影響力卻是越來越強,尤其是北京車展和上海車展,就2018年北京車展而言,其參展規模早已超過全球五大車展中的任何一個,且發布的新車也同樣傲視群雄。
不可否認,國內的車展歷史不夠悠久,本土車企研發制造水平也并未達到德、日主流水平,但過于龐大的人口基數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大國,并隨時可能超越美國,而較大的市場自然會引來各大車企垂涎。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北京車展、上海車展終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車展,因為中國本土的先天優勢不僅僅是龐大的消費群體,不同于發達國家,我國的參展成本也相對優勢明顯。
最后,IAA撤離法蘭克福后會花落誰家呢?盡管柏林、慕尼黑、漢堡分別是德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或許無論在哪里舉辦都要強于當下的負面連連法蘭克福車展。但汽勢Auto-First預測,未來IAA仍然難以根治舊疾,在一段時間過后依然會繼續低迷,因為缺乏消費群體、參展成本高昂這兩點無法解決,全球五大車展中的其他四者亦是如此。
參考資料:
IAA Transportation
舉辦地區:德國
展會日期:2026年09月15日-2026年09月20日
開閉館時間:09:00-18:00
舉辦地址:Messegel?nde 30521 Hannover Germany
展覽面積:300000
觀眾數量:248900
舉辦周期:2年1屆
主辦單位:德國汽車工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