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漢諾威工業展正式落下帷幕。
展會共吸引了21.5萬名訪客、來自75個國家的6500余家參展企業,展示了最新的人工智能和5G技術。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工業類展會以及“工業4.0”概念的搖籃,漢諾威工業展始終站在工業世界的最前沿。(本文內容版權歸屬聚展所有,未經同意,禁止轉發)
不過,革新之路或許永無盡頭。隨著數字化和工業4.0的不斷深化,展會本身也需要不停自我創新,在力求與時俱進的同時,展會方希望漢諾威工業展這顆常青樹能夠更持久地為工業界指引未來。
就在展會結束之前的兩天,德意志會展公司(Deutsche Messe AG)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自2020年起,漢諾威工業展將更加專注于工業轉型,同時,所有展臺將重新劃分至五個更能反應未來趨勢的展區。
除了歷年的重頭戲——從工業機器人到工廠自動化技術的自動化及動力傳動展(Automation Motion&Drivers),以及囊括輸配電和電動汽車基礎設施的能源方案展(Energy Solution)外,展會方還將整合并新增數字生態系統展(Digital Ecosystems)、未來試驗室展(Future Lab)、工程零件和解決方案展(Engineered Parts&Solutions)三大新展區。
與往屆將各種數字技術分散在各展區不同,明年起,數字生態系統展將專注于包括PLM、MES在內的企業軟件、數字化生產平臺、云技術、人工智能和5G;而未來試驗室展將成為2B初創企業和工業巨頭交流的平臺;輕量化、3D打印等新制造工藝則會成為工程零件和解決方案展的主題。
此外,展會方還將在偶數年引入涵蓋數字化物流、無人運輸系統在內的物流展(Logistics)。工業4.0時代,物流運輸與生產環節的聯系將越來越緊密,物流展顯然是展會方希望將工業展在價值鏈上進行延伸的努力。
在物流展缺位的奇數年,將由空壓及真空技術展(Compressed Air&Vacuum)填補空白。
與時俱進的漢諾威工業展也許叫好,但似乎已并不那么叫座。
“迄今為止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一屆工業展”、“40%的外國訪客比例”,展會方著重強調國際化的背后,是一個令人不那么愉快的數字:同為大年,本屆展會21.5萬的訪客數比作為2017年減少了近1萬人。如果與2011年的24.4萬訪客數相比,更是相形見絀。
漢諾威工業展分大小年,奇數年份為大年,參展人數相應較多;偶數年份為小年,人數較少。
即便是橫向比較,過于專業化的漢諾威工業展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也有所欠缺。20萬級別的訪客量,使工業展在德國范圍內僅能排到第14大展會,與同樣知名度較高的法蘭克福車展的80萬訪客量相比,相去甚遠。
一直被提及的“漢諾威城市體量偏小”、“與會者多為企業決策者”等理由,似乎沒有足夠的說服力,畢竟同樣在漢諾威展出、且面向企業的農業機械展(Agritechnica)卻能吸引近50萬訪客。
漢諾威工業展吸引的參觀者人數并不如其響亮的名聲那樣矚目。圖源:gameswirtschaft(從左至右每列代表:展會名稱、舉辦地點、參觀人數、展會面積和參展企業數)與參觀人數下滑相對的是,參加漢諾威工業展的企業數量從去年的5000家猛增至6500家。專業化的工業展在脫離大眾路線的同時,卻得到了企業界的大肆歡迎。
當然,這其中也有些許不合群者。比如在展會上缺席的機器人巨頭庫卡。
去年12月,庫卡的市場部負責人Wilfried Eberhardt宣布,公司將不參加今年的工業展,何時以及是否回歸也是疑問。除了因為去年業績糟糕而必須節省成本外,Eberhardt在接受《德國商報》專訪時還表示,為了能更貼近潛在客戶,庫卡將選擇在奧格斯堡的公司總部自行舉辦展覽。
庫卡“脫離”的示范效應是否會蔓延?暫時無從得知。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并入了剛剛壽終正寢的漢諾威國際消費電子信息及通訊博覽會(CeBit),今年的漢諾威工業展和往年相比,已經是加強版的了。
專注于消費電子和IT技術的CeBit,曾經是漢諾威工業展的一部分,但因為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1986年展會方決定將CeBit從工業展中單獨脫離出來。1994年的CeBit更是成為比爾·蓋茨首發Windows 95的舞臺,當年的參展人數創下75萬的歷史紀錄。
也許是德國這片土地從不是浪漫和消費主義的溫床,新世紀以來的CeBit上,專業解決方案和工業信息技術所占比例越來越高,但包括各大手機廠商在內的消費電子品,卻幾乎全都“叛逃”至巴塞羅那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18年,CeBit的參觀人數下滑至了12萬人。與其繼續保留略顯雞肋的CeBit,不如將其重新并入工業展,畢竟,工業4.0的基石就是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數字化和互聯網化。
但兩展合一的效果卻是1+1
CeBit的參觀人數逐年下滑,不接地氣的專業化被視為原因之一,最終于2018年起并入工業展。圖源:statista
除了在漢諾威工業展中加入更多的信息技術外,展會方在2020年將加入的物流展,其實在2018年已有嘗試。
盡管去年是傳統意義上的工業展小年,但舉辦方還是選擇了和國際物流展(CeMAT)兩展合辦的形式。該年21萬的參觀人數也的確比2016年上升了2萬。
這個甜頭或許就是展會方決定放棄CeMAT單獨辦展,并將其以物流展的形式徹底并入工業展的初衷。
這也意味著,看似熱鬧非凡的2020年工業展,其實是個三展合一的“企業合并案例”。至于1+1+1>1能否成立,仍需時間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