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一年又將流行什么,讓我們一起走進全球最具規模的德國自行車展Eurobike,感受一下新氣息。
全面邁向E 世代
近幾年山地車吹起 E 炫風,各家整車品牌早已全面啟動,周邊的零件廠商無不卯足全力,推出各種eMTB 相關的產品,也使得這股風潮持續延燒,目前已經吹向青少年、Road、Gravel 和Cargo 等其他車種。
隨著馬達系統與電池持續精進、整合與減肥,讓講求輕量化的公路車勇于大步邁進,今年能夠看到更多品牌推出所謂的eRoad,以Wilier 來說,在展位上展示9.8kg 的概念車,在重量上非常具有競爭力,而且外觀上幾乎與一般車無異,對于“愛面子”的車友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Cargo 也是本屆展覽的重點之一,現在用來載運物品的自行車開始使用電力輔助系統,有著各式各樣的形狀和尺寸,而且包含私人和商業用途。雖然在國內并不常見,但對于未來講求節能減碳的先進都市,Cargo 將成為穿梭大街小巷的運輸利器。
MTB 流行趨勢
近幾年山地車的輪徑玩起大風吹,從29 吋開始再到27.5 吋,兩者之間目前在市場上各有愛好者,在此之前27.5 吋似乎略勝一籌,不過今年在會場上觀察,29 吋車款的數量有略為增加的趨勢,到底是誰勝出并無標準答案,但是已經有廠商試圖從中找到平衡點。
Schwalbe 針對AM 和EN 的騎乘型態,拋出輪徑采取前大后小的配置,也就是29 吋+27.5 吋的概念,如此能夠提供更好的騎乘效率。Scott 則是針對部分車系,提出車架共享的概念,也就是單一車架能夠兼容29 吋和27.5 吋的輪組,換句話說,未來車友們能夠針對當下的騎乘路線與型態進行選擇,同樣能夠獲得更好的騎乘體驗。
Road 流行趨勢(本文內容版權歸屬聚展所有,未經同意,禁止轉發)
其實早在2011 年開始,公路車就已經朝向空氣力學開始發展,演變至今,車架和零件早已趨近成熟階段,目前則是發展到配件,其中人身部品能夠發揮的項目有限,似乎只有截面積較大的安全帽和車鞋可以著墨,當前空氣力學頭盔已經列入各家品牌的標準產品項目。
另一方面,發展多年的碟剎公路車,也已經獲得各家整車品牌的認同,主力車款皆有推出碟剎版,而且將其陳列在主要或明顯的展示位置,相關的輪組和剎車品牌也將產品線打造的更加完整,像是Shimano 首次將碟剎系統納入105 家族,讓更多入門車款可以采用,至于輪圈剎在高階公路車領域是否會被碟剎取代?或許是未來可以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