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旅游展創辦于1966年,在當時的西柏林只有5個國家的9個展商參展。經過50多年的發展,柏林旅游展已成為國際旅游界最重要的盛會。該展覽由柏林展覽公司組織,州政府擁有該展覽。
今年柏林旅游展原計劃3月4日-8日舉行,1萬家來自世界各地的機構將參展,吸引至少15萬名觀眾,去年展會上達成采購金額接近70億歐元。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交易會歷史上第一次取消。
筆者和柏林旅游展有11次的緣分,每年三月初到柏林,和同行笑談最多的一句話是:去多少次都沒用,柏林在我們眼中永遠是冬季的模樣。
看到這則消息,心情非常復雜和痛惜。
就在2月24日柏林旅游展官網還強調展會將照常舉行,一向做事嚴謹的德國主辦方最后倉促宣布取消展會,足以說明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蔓延形勢已超出了大型展會可防可控的能力范圍。
有人或許還不太了解ITB柏林旅游展在全世界旅游業界地位,筆者給其的定義是全球最大的以B2B旅游交易為主的展會。打個比方吧,ITB柏林旅游展之于全球旅游業,就好比是春節之于全球華人一樣無可替代。對于中國旅游業者,尤其入境旅游業者,2020年不僅失去了鼠年春節的祥和,“一年之計在于春”的最重要的海外促銷活動也被按下了暫停鍵。
之前筆者預測歐美來華入境游恢復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時間,柏林旅游展的停擺更加強調了這個情況發生的確定性,且出現了波及范圍擴大到全世界的新情況。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暫停鍵終歸還要啟動,柏林旅游展一定會重新開辦,今天著重和大家分享下筆者多次參展ITB柏林旅游展的幾點體會:
一、國際航線城市參展商機會較大,口岸城市優勢明顯
國際航線城市,意味著你售賣的旅游線路產品可能第一站或最后一站會抵達貴公司所在的城市,不僅可以做一段不用發包的地接業務,境外批發商對你的信任也會增加。
相比之下,處于北京、上海、廣州的國際口岸城市更容易獲得業務,次之為知名旅游城市比如西安、桂林、杭州、蘇州等。如果你所在的城市不具備以上條件,建議還是錯位承攬橫向地接業務為妙,出國參展費用不菲(平均一個人參加ITB的費用約5萬元人民幣起),成本遠大于收獲,不值得。
二、工作語言德語是柏林旅展的參展利器,英語次之
柏林旅展是世界性旅游展沒錯,但畢竟在德國舉辦,輻射歐洲。近水樓臺先得月,大多參展的BUYER還是德語區的多,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也沒問題,但如果想重點有所收獲,還是德語市場占先。
許多想接英語團的國內業者在柏林旅展上可能收獲并不大,其原因在于德語國家和地區本身是一個獨立的客源輸出大戶,德語在國內業者中也算是相對的大語種,兩者匹配度更高,后續聯系工作語言也是德語為主。不是說英語業者在柏林旅展就沒有機會,而是獲取較大德語客戶難度頗大,德語大批發商更愿意尋找德語專業的商業合作伙伴,但一些中小客商對語言沒有特別苛刻要求。
三、INBOUND早已是買方市場,賣家競爭激烈,買家處于主動地位
如果抱著會有大批買家想采購中國旅游的產品的想法去參加柏林旅展,可能會非常失望。實際上,由于我國入境游這些年的低迷,和亞洲周邊國家相比在簽證、國民友好度等方面的競爭力下降,中國展區一直是存量老客戶來訪多,增量新客戶較少。只有不斷增強中國旅游的吸引力,才有可能擴大市場需求,從而讓更多入境游業者愿意參展,并能不虛此行。否則,在存量市場里相互搶奪客戶,只會將蛋糕越做越小,自相殘殺。
四、期待中國景區主動拉近國際市場距離,帶動中國旅游展銷人氣
先前,我國能提供國際級旅游產品的供應商很早就已進入柏林旅展尋覓商機,比如長江三峽游的各大游船公司、烏鎮、陜西歌舞劇院等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為中國旅游制造了不少人氣。但和其他國家參展單位相比,國內景區參展商極少,旅行社多一直是個問題。個別景區派代表參加政府組織的旅游促銷團,只是展會觀摩為主。歸根到底,我們的景區距離國際市場太遠了。(本文內容版權歸屬聚展所有,未經同意,禁止轉發)
正如劉杰武博士在其《2020年文旅發展與投資趨勢報告》中談到的,“中國許多的景區多數是國有景區,實現特殊資源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兌現是其根本任務,很多國有景區存在的意義就是以實現社會效益為主,不讓國有資產流失才是最重要的目的”。鑒于此,中國景區自然對于直接在境外辛苦參展,直接獲客這樣比較專業和繁瑣的事興趣不大了。但筆者認為具有國際化底蘊的一些景區,不管是民營還是國有,國際營銷需求一直在那里,未來隨著機制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期待中國景區們能在柏林旅展精彩亮相。
參考資料:
ITB Berlin
舉辦地區:德國
展會日期:2026年03月03日-2026年03月05日
開閉館時間:09:00-18:00
舉辦地址:Messedamm 22, 14055 Berlin
展覽面積:160000
觀眾數量:170000
舉辦周期:1年1屆
主辦單位:德國柏林展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