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echanika Frankfurt (AMF) 作為全球汽車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展會,是展示行業前沿發展趨勢與技術創新的核心平臺。本屆展會于2024年9月10日至14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吸引了來自80個國家的4,200家企業參展,展示了其面向零售、終端用戶及整個行業的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展會覆蓋32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分布于26個展廳,來自172個國家的專業觀眾深入探索尖端技術,并在室外展區親身體驗部分創新成果。今年的熱門趨勢包括電氣化、車輛互聯、駕駛輔助系統及數字化,進一步鞏固了AMF在全球汽車行業中的領導地位。
今年的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廣泛的前沿主題,并通過多個論壇、特別展區及創新獎項,向全球觀眾展現了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以下是本屆展會的詳細亮點:
1 聚焦創新與行業趨勢
自50多年前啟動以來,AMF一直致力于展示汽車行業的最新機遇。今年的展會涵蓋了眾多創新話題,如電動汽車維修、人工智能在經銷商和維修終端中的應用、網絡安全、替代驅動技術、3D打印、循環經濟以及經典老爺車的新商業模式等。通過這些多元化主題,展會不僅展示了行業的當前發展趨勢,也為與會者提供了深入探討和交流的機會。
例如,電動汽車維修成為本屆展會的重要展示內容,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相關維修技術的進步成為業界的重點。同時,3D打印技術在零部件制造中的應用、循環經濟理念在汽車產業鏈中的延展等,都預示著未來汽車行業將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與創新技術的融合。
Photo: Messe Frankfurt Exhibition GmbH / Pietro Sutera & Jens Liebchen
2 創新獎創歷史新高
今年的Automechanika 創新獎吸引了153項技術創新參賽,這是該獎項創立以來參賽數量最多的一屆。參賽作品被劃分為九個類別,特別新增了“電動汽車與創新驅動技術”和“人工智能與數字化”兩個類別。這兩個新類別的參賽作品約占提交作品的20%,而維修終端與服務解決方案以及零部件與技術解決方案則吸引了超過一半的參賽作品。
本屆創新獎中的獲獎作品不僅展示了行業領先的技術解決方案,還充分反映了未來導向的趨勢,例如數字化、新驅動技術和可持續性,其中人工智能的應用變得日益關鍵。在車輛技術和維修終端領域,智能解決方案獎項被授予了多項創新,例如一種機械分離裝置,它能在極端磁力作用下拆卸和修理電動機;用于精準放置和監控ADAS校準墊的3D攝像頭測量技術;AI支持的具備語言定制功能的培訓軟件等。評委會還特別頒發了“綠色獎”,以表彰最具生態可持續性的創新,土耳其的Sampa Otomotiv A.S. 憑借其“Sampa制動排放儲存技術(B.E.S.T.)”脫穎而出,這是一種創新的制動鉗系統,具備顆粒過濾和冷卻功能,在商用車領域展現了強大的生態價值。
Photo: Messe Frankfurt Exhibition GmbH / Pietro Sutera
3 電動汽車的迅速崛起
在本次展會中,電動汽車領域的展示尤為引人注目,超過650家參展公司展示了他們的電動汽車相關產品和技術。在12.1號館,十幾家中國制造商展示了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創新解決方案,尋求國際合作伙伴,尤其是在維修、保養和服務方面的合作機遇。
吉利、領克、極氪、比亞迪、寧德時代、長安、紅旗等知名中國品牌攜其電動汽車產品亮相,展示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強勁發展勢頭。這些企業通過展示尖端電動汽車技術,積極尋求國際市場拓展與合作,標志著中國電動車制造實力在全球市場的崛起。
Photo: Messe Frankfurt Exhibition GmbH / Jochen Günther
Photo: Messe Frankfurt Exhibition GmbH / Jochen Günther
4 Future Mobility Park:體驗未來出行
由比亞迪、Elexon、倍耐力等企業聯合支持的Future Mobility Park,位于法蘭克福展館的戶外區域Agora,專為參會者提供了體驗未來出行解決方案的機會。園區內設有創新驅動技術的測試與體驗賽道,參會者可以試駕多款創新交通工具,深入體驗替代驅動技術的實際應用。
其中一大亮點是一輛由太陽能驅動的電動面包車,該車憑借創新驅動技術,不僅打破了世界紀錄,還成功攀登了地球上最高的火山,展現了電動移動出行領域的巨大潛力。
Photo: Messe Frankfurt Exhibition GmbH / Petra Welzel
5 后市場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全球汽車后市場企業正面臨電氣化、脫碳、數字化、人工智能以及新商業模式如電子商務等方面的挑戰。同時,熟練技工的短缺也為行業帶來不小的困擾。為了幫助企業應對這些問題,展會同期舉辦了多個聚焦后市場話題的活動與論壇。
例如,Innovation4Mobility論壇在3.0號館內舉行,專注于探討電動移動性、車輛集成光伏、雙向充電、氫能源等技術。通過高質量的論壇與交流,參會者得以了解行業轉型的前沿話題和技術,并在與業內專家的互動中尋求合作機會。
Photo: Messe Frankfurt Exhibition GmbH / Petra Welzel
6 開拓中亞新興市場
9月12日,展會第三天,在4.1號展館舉辦了專門面向中亞市場的交流活動,重點聚焦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新興市場。隨著中亞地區汽車后市場的快速增長,展會旨在幫助企業在這些新興市場中尋找新的商業機會,并為有意在中亞拓展業務的企業提供交流平臺。值得一提的是,首屆 Automechanika Tashkent 將于2024年10月23日至25日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進一步推動該地區汽車市場的發展。
7 “未來終端”特別展:AI與自動化的實際應用
在9號館內,AMF與德國汽車貿易和維修聯合會(ZDK)及汽車工業研究所(IfA)合作推出了“未來終端”特別展,總面積達1,000平方米,旨在展示如何通過尖端技術實現維修終端操作的自動化與智能化。特別展的一大亮點是創新實驗室,占據了300平方米的展示空間,全面呈現了AI診斷、自動化物流等前沿技術。
參觀者可以親眼見證如何利用AI掃描儀為車輛進行全面診斷。通過3D攝像頭和AI算法,這些掃描儀能夠快速捕捉車輛細節,識別問題并自動將診斷結果實時反饋至終端系統中,加快維修進程。此外,展會還展示了AI支持的語言定制培訓軟件,為維修人員提供個性化培訓,幫助他們在復雜的電動汽車維修中提高效率和準確性。
Photo: Messe Frankfurt Exhibition GmbH / Pietro Sutera
自動化物流系統同樣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智能工業卡車示范了如何自動從倉庫取出維修零件并精準運送至工作站。這一系統的運作通過機器人技術和智能路徑規劃算法,大大減少了人工操作的錯誤率,提升了車間的整體運作效率。
在傳感器應用方面,汽車技術研究所(KTI)展示了如何使用隱藏式傳感器確保駕駛輔助系統的正常運作。這項技術能夠在事故維修中保持車輛的安全系統完整性,既專業又經濟,為事故維修中的技術標準提供了新的方向。
同時,來自VEACT、Xolvis、IAV和Stahlwille的14家公司展示了他們對未來車間的解決方案,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診斷與自動化、電動汽車維修、XR(擴展現實)技術以及流程自動化與網絡車間。
Photo: Messe Frankfurt Exhibition GmbH / Petra Welzel
8 吸引新生代觀眾的AMBITION活動區
為了吸引年輕一代觀眾,今年的展會特別新增了AMBITION活動區。該區域通過展示Z世代感興趣的元素,如模擬駕駛體驗、電子競技、超級跑車和網紅創作者,吸引了大量年輕參觀者?;顒訁^的口號“What's up next...”呼應了年輕人對未來出行方式的好奇心與期待。
此外,AMBITION活動區還安排了多場小組討論與研討會,涵蓋了汽車產業市場營銷策略、經銷商模式與新直銷模式的對比等熱門話題。吉利、Genesis和梅賽德斯等知名車企參與了這些討論,共同探討如何吸引年輕消費者。
Photo: Messe Frankfurt Exhibition GmbH / Petra Welzel
Photo: Messe Frankfurt Exhibition GmbH / Jens Liebchen
Photo: Messe Frankfurt Exhibition GmbH /
Jens Liebchen
Photo: Messe Frankfurt Exhibition GmbH / Petra Welzel
總結
Automechanika Frankfurt 2024為全球汽車行業提供了一個匯聚創新與趨勢的平臺,從電動汽車維修、AI應用到新興市場和電子商務的革新,展會展示了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路徑。未來移動出行領域的不斷演進和后市場的多樣化挑戰,讓我們看到了行業轉型的巨大潛力與機遇。
AMR中國國際汽車維修檢測診斷設備、
零部件及美容養護展覽會
2025年3月31至4月2日
中國·北京新國展二期
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
電話:+86 400 613 8585
電郵:amr@china.messefrankfurt.com
中國機械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86 10 8260 6672
電郵:amr@sinomachint.com
AMR中國國際汽保汽配展
微信號:AMREXPO
了解更多內容
參考資料:
China Marine Equipment Expo
舉辦地區:福建
展會日期:2025年10月16日-2025年10月19日
開閉館時間:09:00-18:00
舉辦地址: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南江濱西大道198號
展覽面積:100000
觀眾數量:100000
舉辦周期:1年1屆
主辦單位:中國海洋裝備博覽會組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