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下午,第三屆中國儲能大會“儲能規劃與有效利用”分論壇在北京舉辦,分論壇聚焦儲能規劃與有效利用分享了9個主題報告。分論壇由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主辦,中電聯電動交通與儲能分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電力行業委員會承辦。
本次分論壇采用現場會議的方式進行。參加分論壇的有華北電力大學、內蒙古電力集團蒙電能源研究院、廣東電力交易中心、華能天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北京海博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尋熵研究院、協鑫晟能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專家代表。參加現場會議的嘉賓共200余人。
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鄭華教授指出:靈活性資源因新能源而生、因電力現貨而盈,新型儲能作為靈活性調節資源的一種,未來會平等參與不同時間尺度電能量市場、提供“有功+無功+應急平衡”服務,體現電能量價值、輔助服務價值、容量價值和環境價值,新型儲能在源、網、荷側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價值體現和運營模式。未來,一要細分市場的差異化需求,尤其是各地電力現貨市場帶來的電力系統的實際需求差異;二要電站運營,包括風光功率預測和電價預測,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應用。
內蒙古電力集團蒙電能源研究院董事長趙晨旭指出:內蒙古2025年加快發展新型儲能,開工建設35個新型儲能項目,實施獨立儲能示范項目,開展新型儲能發展專項行動,構建以容量補償機制為基礎的儲能盈利模式,目前“容量補償+現貨市場”已經成為蒙西電網側獨立儲能較為確定的盈利模式。內蒙古結合新能源基地建設、偏遠地區供電保障、“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電網靈活性提升等對儲能的大規模需求,圍繞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電芯制造、電源集成等儲能關鍵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引進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2025年預計形成1000億元產值的儲能制造產業集群。
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專家邊家瑜指出:截至2025年2月底,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1.05億kW,占總電源裝機規模比例達到55%,已經發展成為新疆的第一大電源。目前新疆儲能主要分為第一批試點儲能、新能源配建儲能、獨立儲能三種類型,分別參與不同交易市場。2025年新疆新型儲能仍將保持快速發展趨勢,預計累計并網規模超過2000萬kW。技術類型將進一步多元化,項目清單廣泛涵蓋磷酸鐵鋰電池、全釩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能、重力儲能、鉛炭電池、氫儲能、熱儲能等多種類型,未來有望實現現貨市場與輔助服務市場的收益疊加,推動儲能行業向“一體多用、分時復用”的高效模式邁進。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專家史靜指出:目前江蘇省電力需求保持穩定增長,新能源發電加速發展,新型儲能發展加快且利用率顯著提升。根據規劃研究,新型儲能配置在新能源富集地區綜合效益更優,根據不同季節負荷和新能源消納需求不同,新型儲能計劃采用不同充放電運行策略。后續建議密切儲能技術及產業發展,開展多時間尺度儲能的協同策略研究,儲能運營商業模式和參與市場機制的研究。
廣東電力交易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何越指出:廣東省新能源快速發展,省內主力電源主要分布在粵東西北,負荷集中在珠三角,網架結構復雜,廣東省新型儲能預計“十五五”規模將達到1000萬kW,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廣東省電力市場已基本建立起“計劃+市場”雙軌運行、“批發+零售”一體化設計、“全覆蓋、全電量、全流程、全穿透”運作架構的市場模式,建立健全儲能參與電力市場機制,為儲能營造了品種相對完善、機制相對健全的市場環境。未來,一是完善適合儲能的市場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爬坡、備用輔助服務市場;二是完善電力市場關鍵機制,推動現貨市場峰谷價差合理擴大,并健全現貨分時價格向用戶傳導機制;三是探索建立市場化容量補償機制。
尋熵研究院聯合創始人王琤指出:政策助推我國儲能高速發展,2024年10個地區下發203GWh示范項目,18個地區出臺地方性政策標準,規范儲能項目建設,加強安全管理。獨立儲能商業模式框架逐步建立,各地差異化發展,工商業儲能利用峰谷電價削峰填谷是其主要商業模式,2024年以來17個地區調整了工商業電價政策,8省份超40個地區出臺用戶側儲能補貼,補貼額呈退坡趨勢。2025年新增并網規模有望達到177~214GWh,新疆、內蒙古、河北有望成為2025年最大的三個區域市場。
華能天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助理林佳荔指出:目前新型儲能電站發展呈現裝機增速快、成本下降快、發展潛力大、盈利能力差異大四個特點,未來儲能電站將呈現技術混合型、構網型、單體規模化和長時化四個趨勢。儲能投資應優選區域、投資主體及項目,發揮區域及節點優勢、投資主體資源及電力交易運營專業優勢,項目低度電成本優勢,擇優投資具有長期價值潛力的儲能電站。“136號文”推動新能源全面參與電力交易,儲能具備發揮價值的市場環境,投資要深入區域分析電源結構、網架結構、負荷結構、區域電力交易規則、交易實證數據,主動尋找不同機組組合,提升報價策略精準度,培養電站電力交易運營能力,進而提高項目整體經濟性。
協鑫晟能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一釗指出:新型儲能持續快速發展,各個省份的政策存在差異,故商業模式上存在不同側重。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儲能電站收益的終極模式將會是容量電價+電力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形成容量電價回收固定成本、電量電價回收變動成本、輔助服務回收調節成本的機制。協鑫能科作為移動數字能源科技運營商以及清潔能源服務商,擁有發電、售電、綠電、換電網絡,“風光充儲換”一體化,“源網荷儲”多能互補優勢明顯。
北京海博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科學家王勁松博士指出:新能源新政對儲能安全性能、市場收益及調控能力帶來挑戰。海博思創依托25GWh數據樣本,開發AI模型,實現智能監測、故障預警與輔助檢修,大幅提升系統安全與運維效率;通過多模態數據融合,構建電價預測模型,并優化交易策略,實現效益最大化;融合輕量神經網絡與強化學習,結合多目標優化與在線自適應控制,多系統秒級響應,保障儲能系統的全生命周期性能最優。
本次分論壇為與會者提供了一個深入交流、分享經驗、展望未來的平臺。會議中,各方專家共同探討了新型儲能規劃和有效利用情況及趨勢前景,深入分析了政策和商業模式對新型儲能發展的影響,不僅為當下儲能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解決方案,還為儲能規模化應用打開了思路。
參考資料:
CEEC
舉辦地區:北京
展會日期:2026年03月25日-2026年03月27日
開閉館時間:09:00-18:00
舉辦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奧運村街道天辰東路7號
展覽面積:50000
觀眾數量:50000
舉辦周期:1年1屆
主辦單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光伏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