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動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主辦,北京盛世嘉年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論壇以“數智融合創新,打開國際合作新局面”為主題,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紡織企業、行業專家與學者,共同探討紡織產業的未來趨勢,共謀國際合作的新篇章。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會長徐迎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常務副會長梁鵬程,埃及駐上海總領事館公使銜參贊Eman Hussein,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主任胡松,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溫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張濤、秘書長劉麗華等領導嘉賓出席了本次論壇。
經緯織夢
紡織產業步入變革新紀元
2025年作為“新兩步走”戰略首個五年計劃的里程碑時刻,紡織產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正步入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時期。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行業與現代創新精神的融合體,紡織業需深刻領會并貫徹執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密對接《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年)》的核心要求,以新發展理念為戰略導向,明確長遠規劃與短期目標。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通過搭建高效協作平臺、優化產業發展環境,鼓勵企業延長產業鏈,實施專精特新的差異化發展戰略,提升整體產業鏈的價值創造能力。同時,加強行業組織協調,形成強大合力,探索數智化、人機協同的新模式,提升共情能力與全球視野,踐行共同價值,為紡織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理念、新模式,從而在推動經濟起步發展和融入全球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會長徐迎新為本場論壇致辭。徐迎新表示,當前紡織業數智化進程顯著加速。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已逐步應用于產品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等環節,推動行業向高效化、精準化邁進。與此同時,國際合作呈現新特點:一方面,“一帶一路”共建持續深化,為紡織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全球產業鏈重構加速,綠色貿易、數字貿易成為國際競爭的新高地。數智融合是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國際合作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撐。
圍繞這樣的發展愿景,徐迎新提出紡織產業的四個發展方向:一是深化數智化轉型,夯實創新根基,把握“數據要素”機遇,強化數據資源積累、管理與價值轉化,構建起數字化支撐下的行業發展新型能力;二是堅持開放合作,構建全球競爭力,以優質供給深度嵌入國際市場體系。同時,以國內循環帶動國際合作,推動內外貿一體化,促進內需和外貿、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的協調發展。三是踐行綠色責任,引領可持續發展,強化綠色規則、綠色標準方面的國際互通互認,強化綠色創新交流合作,與全球行業內的先進實踐對標,找到方向與節奏、實現價值協同。四是深化韌性建設,保障產業安全發展,聚焦紡織原料、高端裝備、關鍵技術等重點領域的科技攻關,做好產業布局調整與防范空心化風險的有機平衡,規避地緣政治、貿易環境風險,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循環暢通。
數智揚帆
精準服務引領產業新航向
在當前紡織產業積極鏈接資源、穩步開拓海外市場的進程中,精準服務與多元化戰略已成為穩訂單、拓市場的新常態。數智融合作為推動產業精準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正依照行動綱要中的指導,加速數字經濟與紡織產業的深度融合。本次論壇的“主題演講”不僅展現了全球視野下的中國主張與智慧,更為企業品牌和整個產業向“新”提“質”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徑與方案。
歌力思集團首席可持續時尚官 Dominique Simard(多米尼克·西馬爾)以”可持續發展與ESG:多品牌時尚集團的實踐與啟示“作為主題進行演講,他表示:“可持續時尚不僅是戰略口號,更是全方位實踐。歌力思聚焦減少氣候影響與恢復生物多樣性兩大議題,從產品供應鏈到門店設計全面轉型。核心在于三點:管理層長期承諾、外部合作共創、將可持續融入企業文化。例如,歌力思通過綠色供應鏈優化碳排放,并在門店設計中采用環保材料,確保每個環節體現可持續價值。未來,品牌需從設計階段嵌入可持續理念,推動耐用性與循環經濟,與消費者共同構建綠色時尚生態。”
帕森斯設計學院前院長、清華大學設計顧問、教授 Simon Collins(西蒙·柯林斯)則在主題演講中分享到:“設計的未來在于打破東西方審美差異。中國紡織業應通過數字化工具重構文化敘事——人工智能+匠心=靈魂,一定要把品牌的靈魂展現給他人,并且能夠以此創造欲望。此外還要思考我們能否運用AI技術,讓自己變得更有競爭力,如何讓業務變得可持續,如何講述精彩的故事,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TextileGenesis大中華地區總監 陳德宏講述了新形勢下的全球供應鏈追溯問題,他指出:“全球供應鏈正從‘輕監管’轉向‘全面合規’,歐美市場已有超30項法規覆蓋從原料到零售的全鏈路。中國企業需主動適應這一變化,將追溯融入業務流程,實現從‘被動響應’到‘主動合規’的轉變。未來競爭的關鍵在于三點:監管合規性、負責任的采購目標、真實的綠色聲明。唯有數據透明化與標準化,才能規避風險并贏得國際信任。供應鏈追溯不僅是法規要求,更是品牌競爭力的核心。”
科技織錦
紡織業數字化轉型綻放異彩
在全球數智融合創新的浪潮下,紡織產業正積極應對需求疲軟和資源約束等挑戰,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加速數字化轉型,提升生產效率和靈活性。同時,行業正探索新材料、新能源的應用,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未來,智能紡織品、AI質量控制、區塊鏈供應鏈透明度等將成為紡織與科技結合的重點領域,助力產業優化生產流程,實現精準預測和成本控制,為全球紡織產業繪制希望藍圖。在“尋求破局,數智融合創新生態”主題對話環節中,嘉賓們圍繞當下全球數智融合創新現狀及未來趨勢展開探討。
迪尚集團供應鏈管理中心總經理 吳銘焱認為:“AI是工具,更是對行業的倒逼——它要求企業重構思維模式與流程,從設計到生產實現效率與創新的雙重突破。”
英特密澳大利亞有限公司CELYS銷售總監 翁文瑾提到:“AI將海外推廣效率極大提升,通過生成式工具快速適配多語言內容,讓品牌在全球化競爭中保持活躍。”
3M中國有限公司消費品事業部、紡織及服裝材料部亞太區業務總經理 劉麗娜則表示:“AI是助手,但科學家仍是船長。技術可加速研發,但行業經驗與人性化洞察不可替代。”
隨后,三問家居數字化經營總監 陳曉棟分享到:“AI輔助設計提效30%,未來將推動組織流程重塑與人機協同,但需先夯實數據質量這一底層邏輯。”
恒綸紡織(中國 越南)有限公司開發部總監 包慶提出:“新材料、新能源包括可持續創新,將是未來整個行業包括企業、品牌要持續不斷深入,不斷落實的事情。”
最后,數智世界集團供應鏈公司總經理 林蔚清表示:“在AI技術方面,更多如何賦能生產工藝,通過預測性維護減少停機,通過智能質檢提升良率——但一切需以數據標準化為前提。”
綺麗綻放
國際合作舞臺紡織新篇
新質生產力正重塑全球產業版圖,推動發展理念與價值標準的深刻調整。在此背景下,高質量出海成為企業國際化戰略的核心,強調技術創新、綠色低碳與合規經營,注重構建高效供應鏈,加速外貿出口轉型升級。面對多元市場需求,企業需深化本土化創新,靈活應對各國市場特點,同時跨越文化差異、政策壁壘等國際合作障礙。未來,在全球標準差異與效率追求間尋求平衡,企業需強化品牌調性,優化供應鏈與產業鏈布局,確保在全球市場中保持持續競爭力,共同開啟國際合作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在“開啟未來,國際合作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主題對話中,歌力思集團事業合伙人、集團董事兼創意總監 王篤森談到:“出海是基于自身團隊、公司包括產品的特點、定位,再去進行出海調研。而在出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要以跨文化的團隊進行協調,這樣才會讓品牌在出海過程中所遇到的產品、文化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GOELIA歌莉婭海外經營擔當 盛宇表示:“高質量出海或是高質量增長,不只是產品方面的輸出,而是產品輸出、技術輸出,包括大家提到的中國AI技術應用、產業鏈升級、文化自信等多個方面的綜合交流,各個維度都面臨創新與挑戰。”
隨后Liberty 亞洲區銷售運營總監黃海濱提出:“合規是出海的基石,供應鏈韌性需匹配全球市場準入規則,以穩定品質贏得百年信任。”
黑牡丹紡織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朱蓉萍則從面料企業的角度談到:“制造業出海需‘內外循環’協同,要練好基本功,才會少走彎路。”
寶亞(香港)國際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王紹球認為:“專業是品牌的生命線——從面料研發到市場洞察,唯有深耕核心能力才能在全球立足。”
TextileGenesis大中華地區總監 陳德宏則提出:“透明化供應鏈倒逼合作模式升級,企業需在合規中守住價值鏈位置,以技術壁壘構建不可替代性。”
隨著論壇的圓滿落幕,紡織產業的未來藍圖已悄然鋪展。從經緯交織的傳統工藝到智能科技的璀璨應用,從精準服務的戰略引領到綠色可持續的深刻實踐,紡織產業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深化與全球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紡織科技的進步與產業的升級。在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廣闊天地里,中國紡織業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勇氣,迎接數智融合與創新發展的浪潮!
參考資料:
Intertextile Shanghai
舉辦地區:上海
展會日期:2025年09月02日-2025年09月04日
開閉館時間:09:00-18:00
舉辦地址:上海市青浦區徐涇鎮崧澤大道333號
展覽面積:276000
觀眾數量:77883
舉辦周期:1年2屆
主辦單位:中國國際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